信奉技術分析 投資複雜化?

欄名:網上智慧

投資秘訣「低買高賣」,人人都識,不過操作起來就是不多人能做得到,因而發展出很多「趨勢投資」、「技術分析」之類的東西,我認為都是把事情簡單複雜化而已。

為何1997年及今年處於樓市高位時就個個喊着要買樓呢?股市破頂再破頂的2007年就人人要買股票呢?很明顯大部分參與人士都忘記了「低買高賣」的簡單理論,而是看趨勢,預期未來價格會比今天更高。

明知「低買高賣」 難實踐

相反,到樓市股市低迷之極的時期就無人會買,因為預期未來不會有好轉,但事實是誰能走出這個迷思,誰就會悶聲發大財。

其實在市況低迷時,投資產品的所有數據都是非常好的,樓市低迷時買樓的話,樓價會很低,進場資金不會高,租金回報又會有支持(租金回報的分母也是樓價),政府又會推出政策鼓勵買樓,發展商亦盡能力推出優惠鼓勵買樓,而樓市低迷的時候,再下跌風險反而少了很多,日後樓市上升的空間會更大,即樓價未來升幅亦會比較大,對投資者來說是所有都是好處。

到樓市高位時(當然要事後才知道是否見頂),樓價高,租金回報低,政府推出各類政策加大供應及增大買樓及借貸難度,發展商的樓亦不愁沒有人買,相對會減少優惠,下跌風險又會大增,上升空間又不多,樓仍是這間,但各種因素都對投資者不利。

股市亦非常相似,同一家公司,比較過往市盈率,股息率,市帳率等,大概會知道股價的位置,而最抵買的時候,正正是這隻股票能派高股息率的時候,而其股價就相對低,未來升幅可能亦最大的時候。

投資就是這樣,沒有需要犧牲的東西,不是要這個就沒有那個,而是同一時間,找一個東西,甚麼好處都集於一身。一個投資品,抵買的時候,持有時回報率又會高,潛在升幅又會大,當時買入的環境又會好(多數人人想你買東西,而人人都想賣東西的時候),沒有需要作出任何取捨的決定。

可是,偏偏大部分人都不是找這類投資機會,而是市好預期好,市壞預期壞,這跟「低買高賣」只會愈走愈遠。

投資可以很簡單,不是要做絕世高人,不需要去發掘人人都不沾的東西,不需要研究人人都不了解的事情,亦不需要老是跟大眾唱反調,只需要找出值得投資的東西,在它最抵買的時候,所有因素都歡迎你買入,人人都希望你買入時,把它買下及持有,這就夠了。

【節錄自止凡文章:http://cpleung826.blogspot.hk/2012/12/blog-post_2.html】


2012/12/18